一、标准概况
标准编号:WB/T 1140-2024
标准名称:《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 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》
发布时间:2024年11月4日
实施时间:2024年12月1日
二、标准制定背景
新能源汽车是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,亦在《中国制造2025》确立的十大领域之列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提出“建设现代物流体系”“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理念,构建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”“推行生产企业‘逆向回收’等模式,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、流向可控的资源回收体系”。为物流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,明确了任务。工信部也先后发布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》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》等文件规范新能源动力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管理。
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,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。数据显示,我国新能源汽车自2014年进入爆发增长阶段。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,到2023年,动力蓄电池报废量将达到101Gwh,约116万吨。
由于缺少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的规范引导与制约,导致物流服务水平参差不齐,特别是在蓄电池回收、运输仓储等服务和作业环节中存在环保风险问题。当前国内缺少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的相关标准,更无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的标准。本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废旧动力蓄电池物流服务评价方法。
三、标准主要内容
标准规定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物流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、指标说明及计算方法,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物流服务的质量衡量与管理。主要技术内容主要包括:
(一)评价指标。
标准规定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(以下简称“废旧蓄电池”)物流服务评价指标分为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。一级评价指标包括专业化服务能力、客户服务水平、信息化水平、应急管理与风险管理四个方面, 二级评价指标共计26项。
序号 | 一级指标 | 二级指标 |
1 | 专业化服务能力 | 废旧蓄电池检测分类率 |
2 | 分类运输合格率 | |
3 | 分类包装合格率 | |
4 | 贮存合格率 | |
5 | 仓储库位摆放准确率 | |
6 | 安全设施设备配备率 | |
7 | 客户服务水平 | 订单及时响应率 |
8 | 订单完成准时率 | |
9 | 订单完成准确率 | |
10 | 回单及时率 | |
11 | 货损率 | |
12 | 客户满意度 | |
13 | 信息化水平 | 信息管理系统完备性 |
14 | 数据信息安全性 | |
15 | 标识管理 | |
16 | 追溯管理 | |
17 | 废旧蓄电池状态监测 | |
18 | 信息透明 | |
19 | 应急管理与风险管理 | 应急管理 |
20 | 环境污染风险防控 | |
21 | 事故及数量 | |
22 | 危险源识别 | |
23 | 安全培训覆盖率 | |
24 | 作业人员安全防护 | |
25 | 风险管理 | |
26 | 事故分析报告 | |
注:“订单”指废旧蓄电池回收订单 |
(二)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
标准对26个二级指标分别给出了指标内涵。定量指标给出了计算方法。
四、标准实施意义
标准的实施将对物流企业运营与管理、物流委托方选择优秀的物流服方商以及政府实施监管、生态文明建设均有重大意义;为提供合适的评价指标。
1.为废旧蓄电池物流服务企业提供全面、有效的质量评价标准,助力企业对标提升服务能力,更好地兼顾风险、成本与效益,实现长远发展。
2.有助于物流委托方对标选择与优秀的物流服务方合作,保障废旧蓄电池物流安全,提升物流效率,促进物流成本降低,优化营商环境,进而推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物流市场的发展与成熟。
3.为政府主管部门有效指导、评估和监管废旧蓄电池的流向提供参考和依据,提升管理效能,更好指导废旧动力蓄电池行业发展。
4.是践行绿色发展要求的有力举措,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。